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動畫聖堂講義--重心和平衡

這是一個小小的提示,有關角色在運動時要注意的一些細節,我把一個姿態分成「重心」、「平衡軸」和「支點」,當然不要忘了之前提過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通常我們一個人會有兩個重心,一個在肩膀,一個在腰部,當一個人移動時,兩個重心產生位移,就會有平衡的問題,這個時候,就要靠兩個支點來平衡,如下圖:

注意:右邊的A,兔子身體前傾的幅度,使中心平衡軸已經超過兩個支點,就會有失衡危機,但這種姿態,卻是符合動感條件,因此建議這種失衡的設計,最好適用在B這種運動姿態,因為每一個運動姿態就是一漣串的失衡和平衡串起來的,所以平時靜止狀態時,建議還是將中心平衡軸往內移到兩個支點中間或附近較佳。

註:中心平衡軸的位置,就位於上下兩個重心的中心垂直位置,如右邊的C所示。




   
上圖的A雖然已經失去重心,但比起B卻顯得更有動感和更具張力,右邊的B雖屬於平衡狀態,但是從原畫設計來看,不見得是理想的姿勢。而左邊的C是處於一種受力狀態,也就是說有人推了他一把,這就是「受力」,當受力情況產生時,勢必會有「反作用力」來抵消向後倒的力量,因此兩手會自然的反應,為了不讓自己倒下來,兩手就會向前用力伸。
而下面的D則已經完全失去重心倒下來,所以有時也會用手支撐住。這些都是一個原畫師要注意的所謂「人體力學」。換句話說,一個原畫幾乎就是在研究和處理各種「應力」、「作用力」、「張力」、「平衡」、「重心」...等現象,而將這些現象設計成一個一個優美、誇張、有趣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