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台灣應該做什麼動畫?

現階段台灣動畫創意的路子還很狹窄,學生每年的畢業製作,總是會看到諸如「北極冰融化」、「大魚吃小魚」、「面具」、「垃圾世界」、「氣球」、「鬧鐘」、「減肥」、「灰色苦悶」和「自殺」、「想飛」或是「世界末日,只剩下一隻不太靈光的機器人」..等,我不能說這些不好,但大多數學生很少走出房間,到外面世界去尋找創意題材,甚至就做自己房間內的故事,例如「上廁所沒衛生紙」、「冰箱內水果之間的故事」、「球鞋和高跟鞋」或是「上網」...等自己框框世界的故事,我甚至有一次有一個動畫課程當中,同時有至少五個人寫有關一隻熊和蘋果的類似故事,也就是說故事能力很低,而搞笑基因又太少,所以總是會勸學生多走出去看看聽聽,人文內涵的素養以及創造話題的能力十分欠缺,所以我常說台灣學生作品有兩大類:

1.搞笑而沒有內涵
2.實驗藝術而看不懂

甚至有的學生說:「我就是故意不要讓觀眾看懂...」,當然最慘的就是「待續」.....,甚至有的學生將自己痛恨父母的情緒畫出來,因此我還要擔任心理輔導師的角色,好好輔導這位學生,希望他趕快長大走自己的道路,不要活在過去....我想一個人一生花最多力氣和精神去創作的,就是畢業製作,很多人靠畢業製作揚名立萬,或是順利找到工作,有些畢製到處得獎,獎金超過10萬,有些人在畢製中找到自我,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到未來台灣動畫產業的希望在哪裡。

我相信題材和創意不是問題,不論是古代或是未來的故事,社會寫實、家庭親情或是科幻冒險,問題不在「你要做什麼?」,而是「你要講什麼?」以及「如何講?」,很多大公司的動畫長片都是童話故事改編,老題材重新定義,用不同角度去講故事,把自己人生歷練的精華,好好的附著在角色身上,用自己的生命和觀眾對話,只有自己內在最真實的世界,才能和全世界的觀眾溝通,即使是八家將和臭豆腐,也可以感動大家,關鍵還是在於導演本身的人生經歷和素養,他能夠做出一部用生命說故事,讓角色有靈魂,可以感染所有人的動畫,這就是台灣要做的動畫作品!

3 則留言:

  1. 非常同意,台灣學生背負的包袱往往太沉重,有時動不動就要說環保議題,要不然就想要扯到本土文化。

    不是不可以,只是這要是你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感受,不要淪為說教,或為文化而文化。

    回覆刪除
  2. 謝謝指教,年輕人需要多體驗人生,就會有很多題材可以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