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再談現象觀察和故事

又到了新一屆畢業製作開始和應屆畢業製作交接時期,學生再度面臨動畫故事發想的頭痛時間,今年終於沒有學生再度陷入「減肥」「自殺」「北極熊沉沒」「上網」「鬧鐘」「死神」....等看了就煩的題材,而多了一些不同的觀察層面,但是在發想故事時,還是會搞不清楚如何從觀察社會或人生百態現象中,找到可以發揮的切入點。

而較普遍的現象還是沒有弄清楚「動畫」這個媒介,無法表達出動畫本具的「自由」、「娛樂」和「視覺」化的特性,常常把動畫當成一般電影,探討內心深層的問題,例如:
學生說:「老師,我想做一部有關臨終照護的故事。」
我說:「臨終照護的甚麼故事?」
學生:「就臨終照護啊!」
我說:「臨終照護發生甚麼事?是有人要死了,可就是家人都不願意他死,然後.......發生了感人的生命議題探討的故事嗎?」
學生:「我不知道.....就有關臨終照護的事情........」

這就是學生想故事的問題,只想到現象面,而進不去哲理的部分,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只用眼睛看現象,少用心靈去探索議題,所以:
「臨終照護」是一個社會關懷人性的一個制度,我們只是取用這個題材來講有關於制度面抹殺了親情關係和孝親的家庭問題(舉例說),這就是探討的部分。
步驟:
學生能觀察---然後進一步做探討研究----找出問題點----從這個問題點發展出創意----然後形成主旨和故事----寫成故事大綱----充分討論修改----寫成劇本。

例如:  題材--臨終照護
              探討--社會制度是幫助人推卸責任?還是人性需求?
              問題--如果我自己面臨死亡,大家真的理解我的心嗎?
              創意--你們逼著我和上帝約會
              主旨--冷漠比死亡更可怕
              故事--有關一個無法選擇自己死亡權益的媽媽,本想多和子女在一起享受人生最後時光,但是為了自己22k工作的子女,卻必須違逆母親的心願,而讓媽媽在最後說出了:「是你們逼著我必須和上帝約會...」的話....而子女最後終於滿足了媽媽的心願,在媽媽最後一個生日時,做了一件感人肺腑的慶生儀式............諷刺了社會制度,也說明了孝親才是最好的制度。

然後就是設計高潮點和Ending以及關鍵對白...等。

這樣的思維方式,必須經過學生和老師的努力,才能訓練學生在故事發想這一塊,能夠顧及現象--觀察---探索----問題與結論-----創意-------故事---------劇本,這樣的邏輯完整訓練。

當故事設計完成之後,還有一個步驟必須去討論,就是「卡通化」和「視覺化」,把動畫元素加入情節裡,才能表達卡通特性。而這也是我認為動畫最困難的地方,既要故事又要卡通,反過來說,這不正是動畫迷人的地方嗎?

當然,這一個臨終關懷的故事到底適不適合作成動畫,則必須要進一步討論,基本上任何故事都可以做成動畫,但是一定要加入卡通元素,否則就會變成一部「用畫的電影」。

問題-答案

針對故事這件事,我們可以説,所謂「故事」,就是「問題」-「答案」,沒有提出問題,就不會有尋找答案的必要,那就沒有戲劇性,也就無法構成一篇故事,只能算是一個事件,不算是故事就像:
媽媽叫小明去買醬油,小明就到隔壁街的超市買了醬油回來,沿途還跟一條流浪狗玩丟丟球,然後回到家,得到媽媽的獎勵--一塊快過期的蛋糕!
這故事一路順遂的講下去,沒有問題,沒有衝突、沒有困惑、沒有渴望....,這只是一個小明買醬油事件,或是一筆小明的流水帳,不構成故事要件,也就是沒有提出問題,也不須要探索答案,這就不符合故事構成要件,應該改為:

....小明到了超市才發現口袋破了洞,錢掉了,想起上次沒帶作業被媽媽處罰的往事,他趕緊放回醬油出去找錢,他沿途找著那遺失的百元鈔,就在一個轉角的樹下,竟然檢到一張千元大鈔,他不知如何是好?是繼續去買醬油,把找剩下的錢污為己有?還是拿去警察局,然後回家接受媽媽處罰?(問題和前提都出現了)....

故事到了這裡就可以產生許多個不同結果,因為構成「故事」的要件已經出現,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找到探索答案的不同路徑,而寫出不同結局的故事了。

要注意:所謂「前提」就是要符合衝突和抉擇,讓主角在一件事情上,面臨兩難和不得不做的抉擇,這樣,故事才有發展性和可看性,另外,故事主軸是買醬油,就要對買醬油這件事有個交代,不能沒有下文。
  另外就是,當你訂下一個主旨,也做了詳細的探討研究,就必須將這些資料寫進故事,成為故事核心,不能說你探討了半天,結果故事和這些探討全無關係。
例如你的主旨是「世間沒有絕對的自由」,結果你講的卻是有關友誼的故事,和自由無關,凡此種種都是我指導畢業製作時遇到的狀況,學生的邏輯和結構能力欠缺有系統的訓練,這也是我們教育必須加強的
也就是說,探討是探討了,可就是到了寫故事時,把探討的內容擺在一邊,把故事拿來和主旨...創意...做對照,竟然是兩回事,這也是我常遇到的問題,學生都還年少,雖說是大學生,可大部分還是個心靈的小孩子,對於人生的道理,往往無法體會,所以有時會建議學生乾脆做搞笑的故事,然後講一個簡單的道理就好,省去探討道理的麻煩,的確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組織能力,無法勉強大家都一樣,本來故事型態就很多元,老師要能以自身社會經驗和人生歷練,幫助學生找到成熟的議題。
儘管我們討論了很多有關寫故事的方法,但到最終,不論你寫出多偉大的故事,還是不要忘記兩件事:

1. 尋找適合卡通表現的故事

2. 將已經想好的故事卡通化

至於作品的長度,從一分鐘到10分鐘都有,但是要看人數、技術和時間而定,我認為3分鐘剛好,不長不短,約50個畫面,可以講一個完整故事,力量集中在「視覺」和「表演」,開頭的20秒要很精采,吸引觀眾有往下看的慾望,畫面不要太壓迫感,鬆一點較有電影感。


動畫的本質

我今年四月中曾經去多倫多Oakvelli的Sheridan  College學院拜訪(也是去訪視2012第一位送來Sheridan受訓的菁英計畫學生),他們四年級的作品都偏「角色動畫」,並沒有太強調故事內容,主要就是表現動畫的技術面,例如兩個人在搶一杯珍珠奶茶(一位中國女生作品,很厲害),或是一個蜥蜴人用人造飛行器飛行,為了搶山上的寶藏,途中躲過一隻水怪追擊,眼看山上寶藏就在眼前,結果那座山本身也是一隻怪獸,然後一口把他吞了,很簡單的故事,甚至只是一個事件,然而動畫技術非常成熟,不輸給專業動畫師,不過他們老師Nancy Beiman還是喜歡「奶茶」那一部,她認為「蜥蜴人」這部是玩鏡頭,而「奶茶」是真正表現迪士尼12守則精神的作品,因為學生最終還是以就業為主要,業界往往喜歡技術好的人,你故事再好,技術平平,最後還是找不到工作,特別是我們台灣技職體系的學生,應該技術面要更重視。
所謂技術面,指的正是「12守則」等等的那些動畫表演的基本觀念。因為沒有這些就不像卡通了!
也就是說不管你多喜歡講故事,還是要注意動畫這個工具,有它獨特的特性,要先弄清楚,以免做出來的作品既不像動畫,也不像電影。

 
動畫名校Sheridan,迪士尼每年都會錄用優秀的畢業生
 
 
優質的學習工作環境,牆壁上貼滿專業水準的作業,
可惜Nancy交代不能貼上網
 
 
很讚的手繪動畫教室 
                                                        
 
從前在宏廣時就一直聽說這所學校,30年後終於能一窺神祕


一般而言,動畫具有趣味娛樂效果,可以自由而誇張表達自己看法,在搞笑的情節和肢體語言當中透露一些簡單易懂的訊息,只是台灣的學生都不是很了解動畫的特色,把動畫看得太嚴肅了!
所以很多有趣的卡通橋段,都是年紀大一點的卡通畫家想出來的,因為他們才能從多年的經驗中提煉出動畫的精華。

如果學生花太多時間精力在故事上面,那麼他可能就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在技術面上,一個5分鐘的故事要花將近100個畫面,一年的時間實在很難把一百個畫面的技術面照顧好,到最後肯定是不完整的。
但如果是2~3分鐘的動畫,大約50個畫面以內,以一年的時間,絕對可以有力氣好好把動畫的各個層面照顧好,包括動作表演、美術、構圖、音樂,或是3D的燈光材質等技術,即使是一分鐘,但是精緻而又完整呈現出動畫的精髓,那肯定比五分鐘又不完整要更有贏面。


再說回來,如果學生非做減肥、北極熊、螢火蟲、數星星、想飛、死神、一個流浪漢、偷吃.....這些已經千萬人做過的老議題,那就要提出創新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也行,因為很多學生都是上網找資料,或是欠缺人生不同經歷,所以創意都會雷同,因此要讓學生在構思故事之前,多多出去外面走走看看,不要窩在電腦前面想故事,好的故事大多和自己親身深刻的體驗和難忘的經驗有關。例如有戀愛經驗的人,肯定會寫出比沒有戀愛經驗的人更感人的愛情故事。
而不論你要講的是什麼故事,都要記得適當的加入動畫娛樂趣味幽默的橋段,增加作品的可看性和專業度。

另外有一點要注意,就是盡量不去否定學生的創意,而是幫助學生執行這個創意,將學生設計的故事轉換成動畫的語言,實踐學生的卡通夢想!

雖然這世上有很多影展強調動畫的藝術和實驗性,但那些作品只是動畫不同派系的一種,學生要創作這種作品有他的目的和理念,但一定要看自己能力,才不會弄巧成拙。

當然,學生能力也要評估,想故事和把故事做出來,往往是兩回事,因此要評估學生是否有能力做出想要的故事,以免一個好的故事,最後落得只剩下預告片的下場。

而對於故事方面,記得要問學生:你這故事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就要幫助學生找出故事裡可能發生「問題」的地方,有了問題,故事才有發展性!
例如上述的「蜥蜴人」,他的問題就是「他能搶到寶藏嗎?」答案是「天下沒有那麼容易的事情」!這其中的奧妙不在故事的長短,而在「精神」,因此:

『能用越簡單的故事講一個有力的道理,比起長篇大論卻只講一個幼稚的結論要好太多了!』

其實「蜥蜴人」的故事很棒,但Nancy老師為何喜歡「奶茶」?因為出身自迪士尼的Nancy老師被「奶茶」的技術深深吸引了。當然,我認為這兩位學生最終都有可能去迪士尼或是PIXAR工作,但重點是他們真正做出了一部「卡通」!

這是Sheridan學生「蜥蜴人」:http://www.youtube.com/watch?v=qzos_pPlOlI&feature=share

下面這位Sheridan學生擅長的是鏡頭和特效,動作平平:http://vimeo.com/channels/sheridan
可惜我找不到「奶茶」這部作品,否則大家會更容易做出比較。

Sheridan另一個電腦動畫系則強調3D技術,系主任就是Mark Simon,1980年代曾待過台彎的宏廣卡通當導演,他現在改換3D跑道,我到動畫教室看學生作品則只能說平平,但整個教室裡有十多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只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菁英計畫學生,其中一位來自廣東的中國女生,辦理簽證五次才通過,意思是說她的那種求知學習的慾望真是太強烈了,我問她將來畢業後要不要回「祖國」奉獻,這些中國學生幾乎異口同聲說要留在美國工作,因為畢竟近水樓台,以後在美國各大動畫公司可能充滿中國勢力,而台灣學生呢?還是甘心留在台灣念研究所就心滿意足了嗎?
 
由Mark負責的電腦動畫工作室

 
看到沒?棉被和枕頭就放在桌子上,桌下也有睡人喔!


我之前去過USC南加大、紐約PRATT遇到的都是中國留學生,我問他們學費很貴喔,他們竟然回答「錢不是問題,學習才是重點!」,無言............

同學們,為了台灣動畫,大家想一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