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如果要你當導演

當你有機會導一部動畫電影長片時,你該怎麼做?
我試著把我的看法講出來,因為我自己也沒這個機會,所以只是--聊天吧!

1.導演需要什麼基礎?

當然,這分為加工片和自製片,加工片靠的就是經驗和專業的技術,只要能照著客戶要求做出來就好,所以你必須完全掌握該片應有的風格和品質,並且在時間內完成就可以。

自製創作片就複雜了,導演必須擬定整部片的戲劇性和故事發展主軸以及美術部份,對於電影和人文有豐厚的背景,能夠知道如何為一部影片注入靈魂,並可以指揮一群高手,把你的想法透過設計,充分表達出來,然後又能控制整個生產線,並如期交片給投資人。

所以,一個動畫導演就是:
很懂得如何掌握劇本(故事的精神貫穿整個戲劇張力的發展)
很懂得如何用視覺說故事(動畫獨特的語言與表達方式)
很懂電影(含鏡頭運用和表現手法)
很懂卡通(老師父的經驗,需要時間培養)
很懂設計(像埃及王子那樣充滿設計風)
很懂美術(像米芽米咕人那樣充滿印象派風格)
很懂表演(讓每個角色活出個性)
很懂人文(感情、文化、生活、歷史或社會或環境等元素的處理)---最難!
很懂製作(含生產與市場)
很懂音樂---那還用說
很會說故事--更不用說
更好的當然是很會畫畫囉!---完美


我知道電影界肯定有很多人才,因為台灣電影教育有一定的基礎,但動畫教育還是僅止於技術而已,學生對理論不太有興趣,而巧的是,動畫教育不但須要電影教育的理論基礎之外,更需要增加很多設計和動畫專業技術,這方面課程需要很多專業師資,但又需要一個可以串連起來的課程設計,才不會讓學生以為學那些有的沒的,根本沒有用!

2.創造一個永遠的價值

一部成功的動畫長片,永遠被談論和欣賞,那代表千萬資金和數百人的努力得到回收,台灣有很多人研究動畫,也有很多比賽,很多好萊塢的導演或專業人士被邀請演講,很多網站討論技術問題,而且很容易可以得知世界動畫最新資訊或影片分享,這方面書籍也很充裕,但是台灣的「宮崎駿」卻始終沒有誕生,我們一直努力的,不應只是他的右手,更應該努力成為他的腦袋!

人文

我今天拍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清苦的台灣小人物,如何為自己子女的權益奮鬥(舉例說)
,畫面裡盡是一些生活苦楚的一面,一些人性醜陋的一面,一些無奈和怨恨,觀眾看的是淚流滿面,跟著主角一起苦楚,但其實我看不到人活著的尊嚴,我只看到壓迫和反抗,我會問導演,那你的人文在哪裡?

從前日本的電影最懂文化行銷,不管什麼類型電影,都會看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禮貌、茶道、飲食等畫面,即使窮到屋頂都沒了,他還是可以有一張乾淨的桌子,和一碟一碟漂亮的小菜,吃飯的時候,一定可以看到那種作為人的文明和尊嚴,這種人文的元素被刻意放進電影裡,就成了我們對日本人的印象,進一步的,像「拉麵女孩」中,你可以感受到堅持和尊重,很多生活細節,透露出角色背後廣大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演進,這種人文經營,很少被放進台灣的電影裡。

導演要說故事,其實不只是讓故事在走幕,更應該下工夫去經營角色這些背景和細節,例如主角和某人在聊天,那是故事進行中的一個事件,但你不必正經八百的光只是聊天,你可以讓角色在煮茶,畫面裡可以看到烏龍啊!凍頂啊!還有手工精緻的茶壺.....,以及對白中以這些象徵為隱喻來說明人世間的種種,也就是將傳統文化的蘊含融入到事件中,或是兩人安排在媽祖廟進行其中一個事件,你可以看到台灣信仰文化,抽籤啊!制煞啊!不是只有建築那種外表的文化印象,你可以安排進故事裡,讓一個民族的生活細節,透露出這個民族的文明和個性,這些細節本身不是故事進行主軸,只是紅花綠葉,但可以看到價值和意義。

法國導演阿貝爾說:「構成影片的不是畫面,而是畫面的靈魂。」

主題

「愛情」能不能當主題?我說不能!為什麼?因為沒有註解,沒有看法,所以要改為「經過考驗的愛情,才是真愛」,這樣好一些了,如果你用愛情做主題,那天下多少愛情事,範圍太大了,你導演要有自己的看法,對愛情有自己一套見解,然後把這見解化成故事方向,所以我說「名詞」很難成為主題,「動詞」比較好。
當然,「愛情」是一種電影類型,「戰爭」也是電影類型,主題則要另外發想。

主軸

戰爭片可以拍的很愛情,科幻片可以拍的很人文(阿凡達),有時你只是拿戰爭做為包裝,而其實你是在講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英倫情人),你可以在「異形」中看到母性的本質,我從前看港台的武俠片,我只給他一句話,叫做「黑道火拼、集體械鬥」,我看不到角色背後代表的意義,可是我看「玩具總動員」,我透過玩具看到「家的價值」,所以「玩」片的主軸,就定在「回家」兩個字,然後我又看到「海底總動員」,還是看到「回家」的主軸,「怪獸電力公司」呢?那還用說,當然也是小女孩要「回家」,這是皮克斯幾部成功影片的主軸「回家」!

那迪士尼呢?
我可以很肯定的說,他們的主軸是「女性主義」以及「....最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宮崎駿呢?
我的看法是「一個清純可愛的小女孩,在龐大的、混亂的男性主宰世界裡,成為關鍵人物」
用可愛天真的少女去對比無可抗拒的男性力量,這就是戲劇張力。

一位導演在看過一個劇本之後,要想一想如何定這個主軸?故事雖然是講「孫悟空」,但西天取經只是故事,骨子裡講的是「妖變成人」的心理掙扎和自我突破的過程,這部份就是我們說的「戲」,而西天取經是「劇」,加起來叫做「戲劇」!

如果你只是把重點擺在酷眩的特效和鏡頭賣弄上,那你就要和好萊塢直接對拼了!特效和美術這些都是基本面,找到高手來擔任是一定要的,但觀眾會感動的更應該是吸引人的內涵!

當然,如果你還要拍「孫悟空」的話,那我問你,人家對老孫已經有刻板印象了,你要拍出什麼樣子的孫悟空,你不能讓觀眾說:「哼!老套!」,我告訴你,你一定要拍出跟人家心裡想的不一樣,那才會有意思。

檢討一部影片時,要記得將角色拉出來成為一條一條的發展軸線,再將前述的內涵套進這一個主軸去檢討,要能清楚找到每一條軸線發展的起伏和張力,如此就可以很容易控制好一部影片的節奏。



張力

安排戲劇張力是導演的另一重要工作,如果你的故事都是「他打人」所以「她哭了」,那有什麼好看?觀眾太容易猜測出劇情,就缺乏張力,出乎意料之外,才是張力,所以你可以把「他打人」之後改為,「她反而握起他的手問:疼嗎?」然後「他哭了!」,我說這樣是有一些張力,但是太矯情了!總比傳統好啦!

你看好萊塢的影片,最會抓壞人的警察,肯定是大家心目中最爛的人,如果加上酗酒、朋友背叛他、老婆誤會他、黑道利用他、最好的朋友都死了,最後只剩下一條狗,那就太完美了!在好萊塢的戲裡頭,英雄肯定是弱點一堆,這叫做「缺陷英雄」。

一件大事,交給一個有缺陷的人去完成,加上他受到的種種壓迫,這種人身上才有戲,完美的人去完成一件大事,就沒有戲了。在終極警探系列中,導演更狠,就連鞋子和外衣都不給他,最後一定只剩下一顆子彈去完成任務。

沒有人喜歡看完美合乎常理的情節,只有不斷的製造矛盾、對抗、掙扎才會贏得觀眾目光,或是從懦弱出發,再以英雄結尾,或是好人其實是壞人,壞人其實是好人....,這就是張力。

「眼看著就要成功了,結果........」那種吊胃口的戲,就是張力!
不可能的人,完成最偉大的任務!也是張力!

導演在導演一部戲之前,要先規劃出「張力曲線圖」,仔細規劃出高潮的落點,控制好一部戲的情緒發展,以利往後的劇本寫作。

凡此種種,我認為都是導演的功力!

結構

很多書對於劇本的觀念大都是「三段式、四段式」的啟、承、轉、合傳統概念,但我認為戲劇結構要更精準,才能控制整個故事,我所謂結構,就是在每一階段中以「幕」--「事件」--「鏡頭」來檢討,一個故事要先找到主題和主軸,然後將主題和主軸放進結構中去跑,先檢討出「幕」和「幕」之間的關係和目標,然後再為每一幕設計許多「事件」,到這階段,其實就可以畫「故事版」,用視覺去討論整個戲劇架構,完成之後,再改寫成分鏡劇本,有了「分鏡劇本」,當然就可以開始畫「分鏡腳本」了,另外美術的部份也可以同時進行,這就是一個導演可以用這「結構式戲劇分析」來掌控整個故事的架構和戲劇的部份,這部份是堂主為學生設計出來的方法,正計畫寫一本書,專門來講「結構式戲劇分析」的實踐,相信可以幫助動畫人想故事、編劇本時的困擾。

結構中的劇情和視覺是相互依存,每一幕的劇情和視覺都根據之前規劃的曲線圖,在適當時機設計出吸引人的橋段和視覺效果,包含鏡頭和美術,不可雜亂無章,想到哪裡做到哪裡。

故事必須有計畫的討論和科學的分析,才能成為一部好的劇本。

角色


每一個角色,都必須像造物者創造人類一樣,給他完整的生命和性格,導演的工作就像造物者,不但要充份了解角色,並且要為角色設計足以凸顯性格的事件,融入一些生活情節或是互動中,使角色的個性鮮明表達出來,角色和角色之間有差異性,但如何表現出來?就是用一些事件去表現,例如一個慢調斯文的人,導演要如何營造他在戲中的性格,就是要從劇本中找到足以發展的段落,透過這找出的一個個段落設計符合他慢調斯文的動作和畫面,觀眾在觀看一部戲時,他是透過無數個片段拼湊起來的畫面來理解故事發展,而這個「拼湊」就是透過一個一個「事件」去安排出來,當然事件和事件之間的串連,就是導演必須去經營的,因此,角色的性格營造可以讓整個戲的發展扣人心弦,大家都圍繞著角色鮮明的性格闡釋與個性化表演而得到滿足。

一般觀眾談論的,往往是角色如何如何?而少談到故事如何如何?因為戲已經成為角色的一部份,角色的人生、角色的言談、角色的際遇,就是整個故事!

因此,一個導演對角色的經營,正是對一部戲的闡釋。

或是說,導演在營造一個角色的鮮明性格過程,就等於是一部戲了。
前面說的「畫面的靈魂」,指的就是角色的營造。

音樂

導演和音樂家討論時,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給音樂家明確的方向,每一首音樂的目標是什麼?只讓觀眾聽爽的嗎?當然不是,音樂有很強烈的催化作用,音樂有暗示的功能,音樂可以補足文字不足之處,音樂本身就是構成畫面靈魂的一部份,音樂可以讓觀眾相信故事裡的角色確實發生過的事情,以及即將要發生的故事。

導演要在和音樂家討論前做足功課,列出劇情發展的關鍵點置入音樂,並確認出「音樂的表情」,不是為了音樂而音樂,導演特別留了一手,要讓這一段的音樂繼續未完的故事,但又只是暗示和銜接,有時音樂也可以扮演註解的地位,將一段戲做了結論,所以每個導演都要花時間研究音樂在該片中的表達方式,並且和合乎該片風格的音樂人,列出整個音樂的企劃案,花很多時間一再討論和試聽才能定案。

有的主題曲是為角色做定位用的,例如TOTORO龍貓、頑皮豹主題曲、七個小矮人等。

有的主題曲是為某一段情節下註腳用的,例如阿拉丁的主題曲A Whole New World

有的是為了貫穿整個戲用的,例如007系列,不斷提示觀眾這一部戲的精神。

對白

台灣的電影或動畫也一窩風學習好萊塢,找來明星藝人配音,結果通常都很慘,所以迷信演藝人員高知名度是無可厚非,但也不能勉強自己,你是導演,要凌駕在最高點看一切,對白配音要找誰來配音,我不反對找藝人,但要找到合適的聲音最重要,而且要注意,主要角色是請非專業的藝人配音,反而次要角色請專業人士配音,當這兩種聲音放在一起時,真的只有一個慘字。

整體配音員的聲音,要放在一起聽聽看,想辦法找出協調方式,就像角色設計一樣,你不能把寫實風格和設計風格放在一起,兩種不同調性的聲音本來就不能放在一起,要訓練配音員用相同調性來配音,而其他專業配音人員的調性,也應該調整自己的聲音和演藝人員的一致,但先決條件是,如果主角請到的大咖演員配音,他本來就台灣國語,你導演總不能把其他專業配音員的聲音也搞成台灣國語,至少要訓練一陣子來調整他的音調,直到符合要求再開始配音,否則幾千萬投資,萬一敗在不合適的配音上,就真的虧大了。

因此遴選合適的配音人員,真的要謹慎行事,務必要一再的試音,找到調性相合的才好。

如果導演對配音沒有想法,可以找專業的配音團隊請益,聽看看專業人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