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關鍵動作和編寫律表設Timing等,需要累積多年經驗,並且要有很強的手繪能力,才能勝任角色的演出,現在我將我上課給學生的資料公開,讓初學者可以很清楚知道如何畫好原畫,只要照著這一套步驟,一定可以畫出很棒的原畫!
最重要是要了解角色,以及腳本上對該畫面的說明,自己也要先演一次,才能掌握好表演和時間,根據個人的經驗,1秒的動作以2個為原則,例如舉起手指出+雙手攤開,這樣就是2組動作,超過2個就會令人眼花撩亂,而每張動畫的格數Frame,最好以2格拍為佳,必要時可以1格拍(如快速而又要看清楚時),但有時候3格拍也是容許的,但要配合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變化,基本上動作越密,越需要2格或1格拍,越小越遠的動作,也需要越密的動作,反而是移動中可以3格拍,但還是會看到延遲的現象。
另外再提醒一次,盡量不要平均分配格數,要有快慢節奏的律表設計。
律表(Exposure Sheet曝光表)
律表就是曝光表的別稱,英文是Exposure Sheet,或是簡稱X-Sheet,是紀錄每一個Shot的原動畫的每張動畫所要拍攝的格數,以及其他鏡頭運動的細節(如從第21格移動到第44格,然後每一格移動0.25英吋,或是從第31格開始推入到第52格,然後是從第12號安框推到8號安全框....等,當然也包括淡出是從第幾格開始淡出.....等)
上面就是不好的Timing設計-平均分配
A1下面畫一直線的意思就是停頓的意思,也就是A1這一張動作要停4格,所以拍四下,拍四下的意思就是攝影機的快門按四下,現在都是電腦作業,但原理一樣,把A1拉長四格。
停頓很重要,如果都不停,動作會變很快,缺乏節奏感。
上面才是正確的律表,有停頓點(某些原畫張)產生節奏
以上就是說明律表(曝光表X-Sheet)的使用,左邊的動作指示是由導演將角色的表演細節記錄在每一格當中,例如第1格到第4格要靜止不動,第5格到第11格要舉起手預備....等。
這和日式不同,美式強調更細的專業分工,所以才會有動作提示,日式則交由原畫自己負責整個演出。因為美式的律表中,原畫必須按照導演的意思做動作設計,所以我覺得有點像填充題,這也是我後來離開原畫部門,轉向教育和構圖設計發展的原因。
有些情況下,以全動畫1X拍可以使快速動作清楚地呈現出來(如下面的B),而又不會影響時間長度。也就是說,同樣的時間格數、同樣的動作和同樣的速率,但不一樣的張數,其效果就是一個是Real(上圖的B),一個會有延遲的現象,如上圖的A,也就是全動畫和有限動畫的差異。